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及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p站 教师于7月7日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广西大学),以“祖国南疆明珠 绚丽壮美广西——八桂大地上的思政课堂”为主题,开展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研修活动,通过专家讲座、现场教学、实践研修和研讨交流等方式,拓展思政课教师视野,增强教学改革意识,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开班仪式在广西大学君武馆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黄健作题为“祖国南疆明珠 绚丽壮美广西——行走在八桂大地上新闻叙述的思政课堂”辅导报告。孙冬梅作为同期研修院校代表发言,她指出,此次研修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参训教师要深刻感受八桂大地的红色文化底蕴与社会发展成就,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理论讲授更有底气、更有温度、更有力量。
南宁篇:民族文脉润思政 红色基因铸魂深
在南宁,老师们先后前往广西民族博物馆、青秀山“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园”、昆仑关战役旧址等开展实践研学。广西民族博物馆以文物、图片等史料还原了广西各民族丰富深厚、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向老师们生动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要义。
在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青秀山,大家沿“两厅一廊一馆”,通过穿插互动点播屏、全息投影系统、720度环绕虚拟漫游液晶屏、虚拟翻书系统等声光电设备,重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形成的系列伟大精神。
在昆仑关战役纪念馆、战场旧址、古关楼等地的现场研学中,大家通过百余件首次公开的战役文物、沉浸式战场还原体验及数字化互动系统,全景式了解1939年中国军队血战昆仑关的壮烈史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背景下,再次加深老师们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的认识。
柳州篇:工业精神淬初心 舌尖产业启新思
7月10日,研修班一行赴柳州,分别在柳州工业博物馆与螺蛳粉产业园开展“沉浸式”学习。
在柳州工业博物馆,老师们依次参观“柳州工业历史馆”“柳州企业风采馆”“柳州生态宜居馆”等主题展厅,全面了解柳州从传统手工业到现代工业的辉煌历程。柳产第一台空压机、“柳江”牌载货汽车、双马电扇等展品,还原了柳州人艰苦创业、锐意革新的奋斗场景;在数字化互动展区中,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成果,直观展现了柳州工业的创新活力与时代担当。
在螺蛳粉产业园企业,老师们了解了螺蛳粉的历史起源、传统制作工艺,走进现代化生产车间流水线,目睹了螺蛳粉生产全过程,实景化感受到螺蛳粉产业从传统匠艺到智能制造的蜕变。“小小一碗粉,‘嗦’出大产业”,通过对这一特色美食发展脉络的学习,大家进一步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的叮嘱:“发展产业一定要有特色。螺蛳粉就是特色,抓住了大家的胃,做成了舌尖上的产业。要继续走品牌化道路,同时坚持高质量、把住高标准。我相信,将来螺蛳粉产业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桂林篇:绿水青山映初心 湘江烽火砺信仰
研修班第三站在桂林展开,大家首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考察来到漓江水系兴坪段,随后来到湘江岸边,在红军突破湘江战役故地展开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力保护好桂林山水,继续做好当地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让这一人间美景永续保存下去。”大家来到漓江水系,参观兴坪古镇及周边典型喀斯特地貌景观,直观了解漓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与独特生态价值,观察、体验漓江沿岸自然生态状况和植被保护,切实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以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八桂大地的生动实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光华铺烈士墓区、三官堂、界首古街、渡江码头等历史现场,大家在桂林市委党校副教授莫桂烈的讲解下,瞻仰红军阻击战遗址,追忆1934年红军血战湘江的悲壮历史。大家整齐列队,肃立默哀、鞠躬致敬、敬献鲜花、朗诵湘江祭文,用真挚情感表达崇敬与缅怀,用心铭记那段用生命书写的信仰之路。这不仅是一次纪念,更是一堂厚重的“信仰教育课”。随后,大家走进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纪念馆,学习血战湘江的长征历史,铭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在实践研修途中,学院组织教师开展了“做合格思政课教师”主题知识竞赛、红歌演唱等活动。老师们纷纷表示,要用好此次广西之行的生动素材,将其转化为思政课堂教学的鲜活内容,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饱满的教育热情和更具创造力的教学方法,讲好思政课,厚植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